健康科普
心房颤动:当心脏“乱发电报”,你的身体在报警!
2025-09-19
你是否曾在深夜被一阵毫无征兆的心慌惊醒?仿佛有只无形的手攥住了你的心脏,快而不规则?或者明明只是起身倒杯水,却突然感到一阵眩晕、气短,仿佛刚跑完一场马拉松?这很可能不是简单的疲劳或紧张,而是心脏在发出一种特殊的求救信号——心房颤动(简称“房颤”)。


心脏的“乱码”危机:

房颤到底发生了什么?
心房乱舞:
心房不再规律收缩,而是像“一团颤抖的果冻”,每分钟狂跳350-600次,完全丧失了有效的泵血功能。
心室遭殃:
可怜的心室接收到这些杂乱无章的指令,只能勉强回应,导致心跳变得又快又乱、毫无规律。
血流淤滞:
最危险的是心房这种无效的“颤抖”会让血液像漩涡一样在心房里打转、淤积,极易形成致命的血栓。


风暴之眼:

房颤带来的连锁冲击
脑卒中风险飙升:
这是房颤最可怕、最常见的后果!心房内淤积的血栓一旦脱落,随血流冲进脑血管,就会引发缺血性脑卒中。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普通人的5倍!且往往后果更严重(致死、致残率更高)。
心力衰竭加速器:
长期快速且不规律的心跳,会让心脏这个“发动机”过度劳累、疲惫不堪,最终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,引发或加重心力衰竭。
认知功能“偷盗者”:
研究发现,即使是未发生明显卒中的房颤患者,也可能因为脑部微小血管的栓塞或血流灌注不足,导致记忆力减退、思维速度变慢等认知功能下降,甚至增加痴呆风险。
生活质量“滑坡”:
心悸、气短、乏力等恼人症状,加上对卒中的恐惧,会严重影响日常活动、工作表现和情绪状态,生活质量大打折扣。
夺回“心”节奏:
掌控房颤的主动权!
药物治疗:
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开具控制心率的药物,让混乱的心跳恢复正常节律;抗凝药物也必不可少,能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,预防脑卒中。
手术治疗:
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,导管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选择。医生通过血管将导管送入心脏,利用射频或冷冻等能量,准确破坏引发房颤的异常电信号病灶,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节律。另外,左心耳封堵术可以封闭容易形成血栓的左心耳,降低血栓脱落导致脑卒中的风险。
生活方式干预:
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;戒烟限酒,减少咖啡因摄入;适度运动,如散步、瑜伽等,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;同时,积极控制血压、血糖和血脂,定期监测体重,避免肥胖,这些都能有效降低房颤发作的频率和风险。
房颤虽常见,但绝非小事。它可能是身体拉响的一次关键警报。及时就医,明确诊断,与医生携手制定专属的“护心计划”,让生命的律动重新回归清晰、有力的节奏。

电话